發布時間:2019-12-24 分類: 電商動態
自2015年以來,僅山東省的P2P在線貸款“問題平臺”已達160個,占全國總量的23.6%。這些問題平臺主要集中在山東省的三,四線城市。
圖片來源:華蓋創意
山東省是中國的一個主要制造省,經歷了P2P產業最初的野蠻增長,隨著今年經濟整體下滑,成為最具潛在P2P隱患的省份。
根據網上貸款房屋的最新統計數據,自2015年以來,山東省僅有160家P2P在線貸款,有160家P2P在線貸款平臺公司,全國有677家運營或現金提取困難。 %,幾乎相當于廣東省(105)和浙江省(64)的第二和第三名之和。
據界面新聞記者報道,山東一個小縣城有近千家民間借貸機構。這些平臺沒有進入障礙。建立網頁可以開立存款和貸款,甚至比開設在線商店更簡單。
山東的P2P問題平臺主要集中在山東濱州,泰安,菏澤等三四線城市。這些非標準的民間P2P依賴于變形的“超高”回報率,導致大量普遍缺乏基本認知能力的投資者,甚至是當地農民。
“山東在線借貸平臺的利潤率超過20%,比全國平均水平15%至少高出5個百分點。 ”貸款公司首席研究員馬軍告訴接口記者,山東省的在線貸款平臺回報率最高。正是在高利率的誘惑下,投資者才能獲利。
然而,異常高的回報率無疑增加了借款人償還的壓力,同時加劇了平臺問題。許多P2P在線借貸平臺使用高收益來吸引眼球,而他們正在黑暗修復棧道,準備運行,有一段時間,“傻瓜”,“騙子”來了,問題出現了。
9月28日,第一起山東P2P在線貸款案例——萊蕪樂網絡貸款案最終在萊蕪市萊城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萊蕪萬順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被判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被罰款30萬元。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康剛因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6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岳陽貸款公關漢陽因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并處以4萬元罰款。萊蕪萬順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被責令退還投資者19.8萬元。
據悉,2013年5月,萊蕪萬順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成立并建立了在線貸款網站“Leenet Credit”。 2013年5月至11月,公司宣布,它是新的P2P網絡貸款的第三方信息中介平臺,知道它沒有金融機構的資格,并發布了高回報的虛假借款目標(年利率) 20)。 %-24%)是一種誘餌,非法吸收公眾資金,涉及全國30個省市1000多人,涉及金額1億多元,造成損失約3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發布的界面新聞有關山東濱州P2P在線貸款平臺的消息稱為“凌云創業投資”。馬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濱州的P2P在線借貸平臺幾乎全部被殲滅。問題發生的平臺只有幾個月的歷史。平臺的這一部分并不排除存在欺詐等不良動機的欺詐性平臺。許多平臺實際上由同一個控制器控制。一旦出現問題,多個平臺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事實上,早在2011年,濱州鄒平就遭到了媒體的曝光,認為私人貸款市場龐大,并且已經崩潰。
就像“青島高價大蝦”效應一樣,層出不窮的問題給山東網上貸款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 “現在很多投資者不相信山東品牌的P2P平臺,這也導致一些小平臺難以開展業務和運營,形成惡性循環。仍有一些小型平臺以資金池的形式使用了一段時間。沒有后續資金跟上,資金鏈斷裂和運行;當然,其中一些人自己就是騙子平臺。 ”的山東本地P2P在線貸款平臺稱。
山東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表示,山東的民間借貸一直很繁榮。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民營借貸公司紛紛進入在線借貸市場,因此在線借貸行業起步較早,平臺數量基數較大。此外,山東企業大多集中在機械制造,化工,能源,紡織等領域。這些企業往往需要大量資金,但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巨額壞賬的概率很高,銀行貸款的壓力。 ,使山東成為P2P在線借貸平臺“重災區”的問題。
另外,許多P2P平臺跟不上風控,平臺運營管理不專業,平臺崩潰或破產。此外,P2P公司的長期監管真空也引起了行業的極度混亂。
以山東省濱州市為例,目前有37家P2P在線貸款公司,其中15家有問題,5家失去聯系,7家公安機關參與調查。但是,根據《第一財經日報》,沒有一家P2P公司以P2P的名義注冊。
由于P2P業務不屬于省,市財政局的管理范圍,P2P在線借貸平臺的建立和運營不在各級財務辦公室備案。因此,投資者只能在問題發生后向警方報案。
P2P業務不在省,市財政辦公室的管理范圍內,銀監會和中央銀行的監管尚未在法律上強制執行。根據中央銀行7月18日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指出P2P在線借貸行業受銀監會監管,但具體的監管規則仍在制定中。毫無疑問,缺乏監管是問題平臺出現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5年9月30日,根據零度研究所數據中心的統計數據,有1,302個P2P在線借貸平臺(不包括港澳臺),其中山東,廣東,浙江等100多個平臺已達到總數。 643,占所有問題平臺的49.39%。從今年6月到8月,每個月出現問題的平臺數量超過110個,平均超過122個。風險似乎集中爆發。
作為負責監管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機構負責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資金部主任李俊峰公開表示,網上貸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客戶信息收集問題,但已有沒有解決客戶自己的信用能力問題。償還能力仍取決于其自身的現金流。一般而言,在線借貸是直接融資的平臺,是一體化的平臺,而不是銀行,而不是信貸機構。信息中介平臺不允許成為信用中介,不允許進行信用增級或擔保。不允許匯集資金,否則它是銀行。
李俊峰說,目前,網上借貸缺乏統一的游戲規則。要解決信譽和風險管理能力問題,必須結合互聯網技術,真正對客戶進行科學的信用評估,確保信用活動不受違約。風險。
關于P2P網絡貸款監管規則,據報道,在年底之前引入規則是一個高概率事件。本月初,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普惠財務部門首次召集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舉行閉門會議,并提出相對完整的P2P監管征求意見的文件。除了明確P2P平臺注冊資本的門檻為3000萬元外,該文件的內容還提出必須利用P2P并禁止其被破壞。但是,該文件處于評論階段,許多條款尚未最終確定。此外,在文件最終草案定稿后,有必要通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務院的多級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