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6-5 分類: 電商動態
網絡貸款(P2P)平臺整改風暴即將來臨。
9月11日,在線借貸平臺Fudanya接觸了被深圳市經濟調查局帶走協助調查的員工。僅僅兩周時間,除了富達之外,員工們還被帶走去幫助調查P2P平臺,包括國祥資本,榮進和Heli Online。 9月10日,Heli Online宣布該業務暫停一周。
除了整頓P2P行業外,互聯網金融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是7月31日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該行被迫對業務范圍和支付配額施加限制由第三方支付。被稱為“第三方付款有限”。
匯款世界高級副總裁兼匯款數據總裁穆海杰在9月13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仍處于起步階段,監管層的重組和文件的引入已經使平臺更加標準化。 。只要平臺保持底線資金,監管層對創新有一定的容忍度,未來互聯網金融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P2P整頓升級
P2P平臺被剝奪的原因主要是自我膨脹(非法籌款)。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P2P平臺的最大風險是自我膨脹,該平臺在基金籌集后進行支付。
根據網上貸款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5年8月月報》,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問題平臺達到976個。從問題平臺事件類型來看,8月道路類型平臺比例增加顯著,達到79.01%,占所有平臺的25%。
為了加強資金監管,一些P2P平臺選擇由第三方支付公司管理。投資者的資金轉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為指定項目生成的虛擬賬戶,項目在項目完成后分配給融資方。平臺不使用資金來避免平臺的資金池。
例如,托管用于匯款數據的P2P賬戶系統。穆海杰告訴記者,托管系統是匯出匯款子公司數據的產品。除匯款數據外,匯款還有兩個子公司,匯款技術和匯款融資,托管系統占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這是2015年達沃斯論壇上唯一的一個。來自金融業的客人。
《辦法》第16條規定,如果個人客戶擁有全面的支付賬戶,則所有支付賬戶的余額支付交易(不包括支付賬戶到客戶自己的同名銀行賬戶,下同)不得超過20萬每年人民幣。 。
這意味著一旦虛擬賬戶超過20萬元,就必須轉入金融家的銀行賬戶,基本上消除了第三方支付公司存入資金的可能性,進一步保證了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根據網上貸款家的月度報告,P2P在線借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259個(包括問題平臺),1 - 8月累計交易量達到485.51億元。
穆海杰告訴記者,截至今年6月,有700多個P2P平臺進行匯款數據合作,投資者平均保管金額低于4萬元。 “大多數是少量的資金管理,全球財富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 P2P補充了對小微企業貸款和基層投資者數千美元的需求,這是銀行無法滿足的。 ”的
支付行業微利
《辦法》第10條規定,如果支付機構為客戶開立支付賬戶,則服務協議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明確告知客戶“,”支付賬戶中記錄的資金余額與客戶自己的商業銀行貨幣不同。存款基本上是客戶從支付機構購買并由客戶擁有并由支付機構持有的預付價值,并且不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對應于預付值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屬于客戶,但是以支付機構的名義存儲在商業銀行中,并且支付機構可以向開立該賬戶的銀行發起支付指令以進行分配。 ”的
第十三條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辦理或取得現金存取,信貸,融資,財富管理,擔保,貨幣兌換服務;加上上述“20萬元限額”,《規定》相當于用戶和支付機構,支付機構不得行使銀行的存儲功能,只能作為支付渠道。
穆海杰認為,支付公司與銀行業務之間存在交叉,這可能會取代部分銀行業務,但支付公司和銀行更具合作性而非競爭性。 “支付公司和銀行的服務方式不同。對于銀行而言,主要服務對象是大客戶,服務小微企業的成本太高。支付公司自己的系統具有靈活性。 ”的
艾傳媒咨詢董事長張毅認為,從支付角度來看,支付機構是銀行的延伸,解決了銀行無法觸及的業務。例如,在傳統消費中,用戶持有銀行A的卡消費,而當接收者是銀行B時,它涉及小額支付結算。
與此同時,支付業務的利潤微薄。穆海杰告訴記者,整個行業的支付費用都是以千分之差計算的,而且還要支付給銀行的費用 - mdash; —至少有一半的手續費分配給銀行。這個比率將在明年3月左右,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六之間展開。與此同時,她認為支付行業的并購離洗牌時間并不遙遠。 “目前,已有270多家公司已經獲得許可證,但許多公司擁有許可證,沒有業務,支付行業的毛利率非常低。 ”的
消費金融成藍海
張毅認為,支付公司不能依靠支付費用和傭金。 “這相當于挖掘一個大坑,但不賺錢。 ”的
支付業務的微薄利潤使支付機構能夠鋪設金融市場,穆海杰對消費金融表示樂觀。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金融消費是短期的,“日本有4000家消費金融公司,而中國只有10家。 ”穆海杰說。
這家中國消費金融公司始于2009年,正在以優惠政策加速發展。 2009年7月22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并批準國務院批準對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的消費金融公司進行試點審批。 2010年,第一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得批準。
2013年9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上述《辦法》進行了修訂,并提議增加12家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此外,在2010年的前四個試點城市中,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數量將達到16個。
2015年6月1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放寬市場準入,并將最初在16個城市推出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到全國。這次會議無疑是電子商務的一大好處。京東白條,阿里巴巴的花園和蘇寧的任性也在消費金融領域測試了水,并取得了成果。
張毅認為,電子商務已經做了公司想要做的事情,支付公司的未來發展必須依靠金融綜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