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 分類: 電商動態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評論期已結束。據報道,一些行業協會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有反饋。經過一個月的激烈辯論,爭議集中在五個方面。管理方法的下一步是在安全性,便利性,公平競爭和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將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
意見爭議集中度較高
增加交叉驗證方法,安全級別限制,嚴格控制支付賬戶出口,交易驗證權利和責任… …這些是本咨詢草案中爭論的焦點,在一些支付機構和消費者看來,這些并不是一些“難以強大”的需求。
爭議1:開立賬戶的門檻提高了。目前,開通支付寶賬戶只能使用上傳身份證照片和裝訂銀行卡,意見草案要求開立賬戶需要五次驗證。對于城市工薪階層來說,上傳文憑,稅務證明,水電費和其他材料并不困難,但對農村用戶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爭議2:要求驗證和付款限額的付款方式。對于使用計算機在線購物的用戶來說,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并不困難,但對于廣泛用于移動購物的“手持式家庭”來說,它們有些困難。此外,對于一些網購奢侈品和網上財務管理,每日限額5000元和年限20萬元將不方便。
爭議3:支付賬戶無法轉賬到另一張銀行借記卡。轉移業務已成為在線支付機構在線支付服務的基本服務。目前,它是免費的,征集草案的支付賬戶不能轉賬到其他人的借記卡。它受各銀行對第三方支付轉賬金額的限制。許多客戶只能選擇銀行網上銀行轉賬,這會增加轉賬成本。
爭議4:超過200元的付款訂購機構不得更換銀行驗證。 200元的金額已經非常低了。如果支付機構要求驗證一次,然后銀行再次驗證,則快速支付的客戶體驗將大大降低。
爭議5:支付機構無法為P2P等金融機構開立賬戶,限制全面支付賬戶限額。由于P2P行業的高風險,銀行目前不為P2P提供資金,因此許多P2P公司將資金支付給第三方進行支付。一旦實施該規定,銀行能否成功接管P2P行業基金托管?
監管層希望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有些支付機構認為,為了安全起見,草案的規范是不合理的,但有些規定確實遠離實際情況和實際操作,這將直接影響網上支付的便利性,甚至影響到網絡支付的創新和發展。支付機構。 。
“目前,只有公安網絡和銀行的快速渠道可以驗證,稅務,工商,人民信用報告,教育等部門的公民信息不全面,收集信息存在相當大的困難。來自偏遠的農村用戶。 ”支付寶認為應逐步進行交叉驗證,隨著業務使用的增加,支付機構可以收集更多數據進行有效驗證。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與法律學院教授黃震表示,鑒于目前支付機構業務無序擴張,許多企業確實必須納入監管,但網絡付款不能基于傳統的財務管理做法。我們不能只考慮提高開戶賬戶的門檻和提高核查水平以防范風險,但我們忽略了在線支付在包容性融資中的作用。
從最具爭議性的要求可以看出,實名制,賬戶實施分類限制,支付指令核查安全級別的提高,以及無法為金融機構開設賬戶已成為“安全底線” “為監管機構約束支付機構。
中央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就意見草案而言,只要不違反安全“底線”,監管部門也希望找到一種更可信的方式來實施實名制。交叉驗證,鼓勵支付機構創新安全技術,并根據人們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付款限額。 “我們根本不想將標準設定得很高,我們希望積極推動支付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只有安全而無后顧之憂,創新才能大踏步前進。 ”的
事實上,與上一版行業草案相比,公眾咨詢草案取得了很大進展,并且首次將支付賬戶合法化是顯而易見的。未來,由于支付機構的賬戶功能與銀行賬戶功能之間的差距在縮小,兩者的監管將逐步反映公平競爭。 (電)